如何帮助低能量的孩子
2020-04-15 08:34:15
诗铧【亲子养育】
有一位宝妈跟我说起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事情,她提到,最近看英语作业中有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We lost the football match but we________. The other team were really good and we only had eight players.(win)”
要求填写“could/couldn’t have or should/shouldn’t have,正确答案是couldn’t have won。
她的孩子先填写了couldn’t have won,但是划掉了,又填上了shouldn’t have won。
(宝妈)“你为什么改成了shouldn’t?”
(孩子)“我觉得就是不应该赢啊。另外一个队那么好,而我们只有八个人,就是应该输给他们。”
(宝妈)“那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以少胜多的例子也很多啊?”
(孩子)“别人好,就是好,我不如别人,就是应该输。”
(宝妈)“可不可以努力一下下呢?”
(孩子)“我没有自信。”
(宝妈)“为什么没有自信呢?”
(孩子)“获得的鼓励少。”
(宝妈)“平时你做的好的地方,大家都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为什么觉得鼓励少呢?”
谈话没有再继续下去,宝妈很痛苦,同时也陷入了沉思,平日里千般关注、万般小心的陪伴,得到孩子的反馈却是这样的感受。
从跟宝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孩子自出生就非常的胆小,怕雷电、怕风雨。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从来不争不抢,排队滑滑梯,任由其他孩子不断地插队,把他总是甩在最后一个。一堆孩子抢玩具玩,她的孩子从来不抢,孩子对妈妈说,“我不想抢,玩不玩都没关系。”宝妈很无语,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淡薄”。于是,宝妈很自责,觉得是自己当初工作太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才造成了胆小、怯懦。
她还提到,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被一个同学打,他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也不还手。老师问:“他打你,你为什么不还手,也不躲开呢?”孩子说:“反正他又没打疼我。”
到了小学三年级,孩子经常说:“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这句话让宝妈如惊炸雷,她再也不能平静。的确,平日忙碌的工作,每天晚上回到家,看到孩子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就忍不住吼上几句,还时不时地抱怨孩子耽误了自己加班的时间,孩子在这种“无情无义”的环境中生活,怎么能够感到快乐?每当宝妈的情绪平息的时候,也很自责,其实孩子并没有错,却成了她的情绪的发泄桶。
我理解,孩子从小到大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缺乏爱、缺乏心灵滋养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养育环境,造成了孩子的“低能量”,孩子不知道怎么努力,也不愿意努力,因为他怕犯错,怕被别人批评。他把一切归因于这都是“应该的”,只有在这种认定的“应该”之下,他才会觉得安全、安心。而对于家长来讲,并没有关注他的心态,却一位的要求他,指责他,又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家长拔高了孩子的心理期望,却没有补偿他的心理缺陷,就造成了孩子在“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挣扎,让孩子苦不堪言。
对于“低能量”的孩子,我们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第一,真诚的鼓励。孩子的低能量一定是没能从环境中获取到高能量,尽管父母们也常常把表扬的词挂在嘴上,但是不是用心的表扬,是不是真诚的鼓励,还是变相的要求,孩子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还是要提醒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阶段,接纳他的现实状况,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真诚的鼓励孩子,不乱提要求,让孩子一点一点的积累自己的自信,强大自己的内心,让他有一天能够真心地拍着胸脯,说出“我能行”。
第二,多晒太阳。人是一个生物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通过饮食、呼吸、排泄等生理现象与自然界做着能量的转换,也促成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每天带孩子多晒太阳,让太阳照进内心里每一个角落,把潮湿晒干,把阴暗照亮,让心变得阳光、温暖、通透,不留死角。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增加能量的方式。
第三,加强运动。运动可以加快呼吸,促进血液循环,燃烧脂肪,排泄废弃物,让整个身体升腾起向上的力量。在运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挑战,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就像打篮球一样,一个投不进,投第二个,第三个,总有一个会投进去。在短暂的循环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失败与成功的转换,逐渐懂得获取成功的方法与坚持。这是自我构建正能量的好方法。
第四,多说正能量的词汇。我们可以把词汇分成三类,低能量、中性和高能量,比如说,问这顿饭好不好吃,有人会说“不好吃”,有人会说“还不错”,有人会说“非常好”,虽然是表达了三种对饭菜的感受和态度,但也能体会到个体内心的能量场。鼓励孩子多说一些高能量的词汇,例如,常把礼貌用语挂在嘴上,用赏心悦目的心情去评价身边的人、事、物,慢慢的,孩子的情绪就会被自己说出来的词汇拉高,不知不觉自己也就变成了高能量的人。
内外呼应,提升个体能量,改变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就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家长也需做一个高能量的对话者,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希望孩子们都积极向上,做出彩的自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