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感情里,什么样的坚持,才真正值得你感动

2019-10-17 17:01:22 松果小编
还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几天连着下雨,温度骤降,昨天回家的路上还看到已经有人穿上了棉服,真是…好吧,虽然我还没穿那么膨胀,但也不少了。 毕竟上了年纪,就不能再学着年轻的时候与天斗、与人斗,而是要和现实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了。 就像那时候一个朋友说的,成熟的人要懂得不用妈妈催,自己穿秋裤,甚至穿两条。 当然,他这样说只是一个有那么点道理的玩笑话,并不是说懂得自己穿秋裤就一定成熟。 但至少,懂得向现实臣服、不再单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肆意妄为、不再躲在父母身后,而是遵照客观规律,独自认真的在现实中生活,确实是比较难能可贵的。 是的,我觉得衡量一个人是否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应该有两个: 1、是否从盲目的自大中走出来,看到生活是与现实中的客观规律合作; 2、是否从父母背后走出来,独自面对生活中需要自己面对的种种。 看起来是有一点孤单,不是么? 但我希望你不要被生活中的一些诸如,如果你不能帮我,你就没有存在必要这样的观念误导。 当然,可能在你心里还是很期待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你的人生,不仅符合你期待的、带给你想要的、还救你于水火,听到我说这是误导,一定觉得我是在妖言惑众、信口雌黄,甚至会觉得我是在剥夺你通往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但也许慢慢看下去,我们会在某些想法上取得一定的互相认同。 在我接触到一些情感类案例的时候,我总是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当初你选择和Ta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偶尔梳理梳理发现答案无外乎是:那时候对我很好,我很感动;我选择他,是因为他一直都很坚持,这让我挺有安全感的。似乎只要坚持就能够带来感动,只要有感动就能收获感情。就比如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这位朋友…… “当初你选择他的原因是什么呢?” “那时候他每天都会给我发早安和晚安,而且只要我一发动态,他基本都会第一时间点赞,并跟我说话。虽然一开始有些厌烦他,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挺感动他这样的坚持的,然后慢慢聊的多了,就觉得成为男女朋友也不错。” “那你们在一起1年后的现在,你觉得他和当初有什么区别呢?” “可能有些冷漠了吧。现在主动找他说话,有时候需要等很久才会回、有时候说着说着就没见人了。而且也都不是忙什么正事,要么在玩游戏,要么在看动漫,要么就是单纯的不想回。之前两个人聊天的那种融洽也没多少了。” “现在他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主动联系你呢?” “让我给他定外卖,有事情找我,心情不好需要安慰,还有有生理需要的时候吧。” “你们是上一次比较深入的谈心,大概是什么时候呢?” “可能是在半年前吧,有一次我很不开心,他就一直陪着我坐在公园里谈了很久,也是那一次让我觉得没有选择错。” “中间你们闹过什么特别的矛盾么?” “要说半年前的话,我们俩倒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后来别说吵架了,连说话都不是很多,虽然也经常见面,但就是很奇怪,所以才想你来帮忙分析分析。” 看到这里可能你也会好奇为什么刚开始好好的,突然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伴随着这个问题,还希望你能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多数人的感情是始于感动,而不是始于对对方本人的认可。 当然,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会一起来看看这两个问题,并且,慢慢的可能你会发现,这两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 01 曾经一段时间我都认为,确实我们自己的一些行为是没有目的性的,或者说是无意识的。后来慢慢的通过对《自卑与超越》的阅读、对阿德勒心理学的了解,也明白了,心理学或者说我们经常提到的无意识,并不是等同于没有目的,而是我们的主观意识没有察觉到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来出现这个行为的。 那么,换句话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伴随着一定的目的,只是有一些目的跟主观意识相关,有一些和潜意识或习惯相关。 就比如,我们并不会把爱吃的东西、喜欢的饮料放在离我们特别远的地方,在平日里这看起来是没有目的性的,就只是随手一放,但是这样的行为其实透露出了在潜意识层面:我们希望能把它们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同时呢,有一些朋友也会基于想要方便取用,而把桌面上的一些图标放在右侧。 这两个例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使生活中的种种能够尽可能的方便我们自己,但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基于潜意识的,后者更多的是基于主观意识的有意行为。 而关于目的本身,我想你是有自己的理解的,就比如我们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实现某种状态。这当然都对。同时呢,它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对未来的期许,是内在想要掌控人生、完成自我实现诉求的表现。 就好像,无论男女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一定程度的考量另一半的体貌。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呢,对体貌的考量一开始并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审美观,而是因为在很久很久之前,人类文明还没有建立和医疗手段不发达的时期,体貌能够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健康程度,这就为保障自己的健康、能够延续后代提供了直接的判断依据。 这里的目标就是:保障自己的健康(对于眼前)、延续健康的后代(对于未来的期许)。 02 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对体貌的考量,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小时候我们在原生家庭、成长经历等的影响下,不自觉的构建出了一个理想另一半的样貌诉求;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生理冲动;一方面则是透过体貌对这个人有一定的基础判断。 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我们做什么,是否有意识的去做,背后都是至少有一个目的的。 刚刚案例中出现的男性对女性展开追求,追求后慢慢热情减退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比较普遍的。而既然他展开了对某个异性的追求,自然也是带有目的性的。 目的既然出现了,就需要去付诸行动,而想要付诸行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动力。 如果你接触过心理学,对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有一些了解的话,那可能你就已经知道了,有时候我们对另一半的追求,可能仅仅是基于性冲动;有时候我们对另一半的追求,可能又是基于自我实现下面的征服欲;有时候我们对另一半的追求,可能是多种诉求在影响我们。 不得不说的是,当某一种诉求特别强烈或者多种诉求同时存在的时候,确实会产生“坚持”的假象,因为目的一天没有实现,诉求也就一天没有得到满足,也就会一直去做。 这就好像是,看起来是我们自己在控制自己的身体、言行,但其实是背后的欲望、诉求在影响,甚至控制我们。 而如前面提到的目标一样,这时候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哪些诉求在影响我们,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提线木偶,忠实的执行目标和诉求对我们的驱使。 03 从逻辑顺序上来说,一般确实是先有目标,再产生动力,然后再有行动。而目标有时候就是诉求和欲望本身。就比如,佛洛依德与马斯洛都很看重的性(生存)诉求。 性诉求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但是无论男女都不会轻易的、随便的和谁发生关系。我们只会和符合我们期待的、合适的另一半发生关系。 期待与合适,这也是目的,或者直白的说,我们要实现的就是:和期待的人发生关系。这句话其实两层意思: 1、我要发生关系、我要享受性; 2、我要和期待的另一半、认可的另一半享受性。 还记得年轻的时候看过某本书,作者是一位女性,她在书中写到,自己和另一半分别写了期待和另一半做的事情,其中有一项我隐约记得是:在雨天和你酣畅淋漓的水乳交融。 这不仅代表了她对性有一种期待,也代表了她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期待的。但也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我们把喜欢的食物和饮料放在最近的地方。这种行为确实是在改变自己眼前的生活,让眼前的生活更符合自己的期待(目的),但同时呢,喜欢的食物和自己最近,也就造成了多数时候我们都在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些影响。 是的,我们在改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改造我们;我们在被欲望驱使,不断追求自我满足的时候,我们也在被自己的努力、外界对我们的反馈影响。 04 说了大半天,并没有提到刚刚我们讲到的两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让你有些厌烦了呢? 其实上面的这些都跟一开始的案例有关,并且都跟我们提到的两个问题有关,接着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在哪些方面有关。 在中间我用到了这样一句话“当某一种诉求特别强烈或者多种诉求同时存在的时候,确实会产生‘坚持’的假象,因为目的一天没有实现,诉求也就一天没有得到满足,也就会一直去做”。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某一天目标实现了,诉求被满足了,驱使我们去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不再去继续、不再去坚持、不再去努力。 虽然导致很多朋友一开始很热情,慢慢相处后逐渐变得冰冷的原因有很多,但诉求被满足后就不想努力占了很大的部分。而这种状态通俗点说叫“得到了不珍惜”。 我已经付出了努力了,我们现在已经在一起了,你也已经是属于我的了,目的已经实现了,所以我干嘛还要对你好呢?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简单的提到了我们其实有多个我这样的状况。也就是,小时候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所以一切行为基于欲望我,这时候形成的是本能我;慢慢的,我开始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生,开始有了理性,我也就开始形成理性我;再接着,我进入社会了,我需要融入社会,需要显得不那么另类,我就压抑真实的自我或者把真实的自我藏起来,戴着社会我的面具在人间行走。 而追求另一半是基于诉求和欲望,又因为诉求和欲望被满足而不再继续努力,这样的模式就说明这位朋友的内在还是由欲望我掌控。 既然所有的一切都还是被欲望我掌控,那这位朋友就可以继续划在“小朋友”的行列里。 05 搞清楚了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坚持,以及为什么坚持一段时间突然改变的原因,我们就需要来看看,为什么我们会基于坚持而觉得感动,并会因为基于感动决定和某个异性在一起。 在一开始我们处于本能我阶段的时候,我们是年轻的、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需要依赖父母的、没有基本的对错和道德观念的,所以我们的行为往往是具有破坏性的。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出现了一个“熊孩子”的描述。 但社会需要秩序,而这时候为了保障我们能够融入社会,父母就会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成长进行一些干预,这样的干预在心理学上叫他律。 慢慢的,我们开始长大,开始对人生有了一些思考,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开始认识到客观,这时候我们不仅发展出了理性,也因为独立意识的发展,逐渐的从他律转变到自律。 虽然从理论层面来说,这样的转变在20岁左右就可以完成,但大多数朋友始终处于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期,始终没能比较好的实现自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对自律感兴趣,并且产生“自律能让人生开挂”的错觉。 既然多数人处于过渡期,那么也就是自己还做不到自律。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有人能那么坚持,真的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女孩也就不自觉的夸大了坚持的积极意义,并因此夸大了男孩对她的认真、对两个人在一起将要面对很多曲折的觉悟。 而可能事实上,男孩只是平时太闲,抽出一两分钟时间发了早晚安(可能还是群发)、不断刷着朋友圈,寻找趣事,正好看到了就给点了个赞。 06 像这个女孩一样,有时候我们确实会很容易被廉价的坚持感动,并因此决定和对方私定终身。这往往是因为我们处于一种低价值的状态。 价值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有人会觉得,能赚很多钱的人是有价值的,有人会觉得,能拥有很多知识的人是有价值的。但我们放在前面的三点:我们都有本能我;处于本能我阶段,支配我们的是欲望和诉求;我们都要经历本能我、理性我、社会我,并最终把这些统一成自己,都是在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局限于钱、知识,更应该指我们从本能我中走出来,把不同的我统一到一起,形成一个全然独立的自我,并且具备能力一定程度的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诉求。 女孩因为自己不能坚持,而遇到了能坚持对待她的人,因此觉得感动,但这份感动还不足以让他们在一起。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这个可能你还没忘记。那么,女孩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她看到有人能够这么“认真”的对待她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期待的、两个人恩爱、有安全感、长久相伴的感情终于有可能实现了。而为了让自己期待的这种感情变成现实,就选择了和这个男孩在一起。 但再结合刚刚说的价值,她看重坚持,是因为自己做不到;她贪恋这种重视,是因为自己给不了自己重视;她觉得跟他在一起能有未来,虽然现在看是假象,但至少也说明了,没有他的坚持,她并没有爱自己、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而你说这些她做不到的,是不是她本来应该做到的呢、是不是她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做到的呢。而是不是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才让自己处于低价值的状态,以至于被廉价的努力感动呢? 有时候我们会自欺欺人,就比如本来应该我们自己做到的、自己给自己的,我们把这份责任丢给另一半,并且以你什么都给不了我,那你就别留下这样的借口强调自己的正确性。既然我们也期待对方能提供给我们价值,那是不是也期待自己能给自己价值呢? 当然期待。就像男孩子想要成为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梦。可大多数人只是想想,并没有真正的提高自己、真正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那在潜意识里,我们就会因为这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而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或者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把解决自己困境的希望放在另一半身上、轻易就能被廉价努力感动的跟他人走的朋友,确实是缺乏价值的吧。 07 为什么会轻易改变,我们找到了答案;为什么会始于感动,而不是对对方的认可,我们也找到了答案。并且,现在我想你也找到了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两个人都处于本能我强盛、理性我弱势,真正的自己没有得到充分成长这样的阶段,两个人都在追求一些诉求的满足,前者是主动努力来收获满足,后者则是借助外界来满足自己的诉求。 那么,眼前你也知道了,他们也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需要让自己从本能我中逐渐走出来,去提高真正的、不单纯受欲望支配的自我,去开始逐渐学着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样会带来什么呢? 就以文章中的案例来说: 1、我是经过慎重考虑和你在一起的,我知道你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也知道我们将会面对一些曲折,但我已经做好准备、有觉悟面对这些。我的坚持不是基于冲动、不是基于我想得到你,而是基于慎重的考虑、基于我想和你在一起; 2、我选择你,不是基于我被你感动了、不是基于我贪恋你带给我的一些东西,而是经过我的慎重考虑、我对你的了解,我认识到你身上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我愿意接受你的缺点,我也意识到和你在一起会遭遇一些什么,我也愿意承担这些,所以我选择你。 而这两方面不是分开的,不是追求者具备第一条,被追求者具备第二条,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同时拥有1和2。 而且,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体的。 真正拥有的基础是我们真正的独立、逐渐的看到世界客观的一面。而这就需要我们从父母、欲望、他人的照顾背后走出来,去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直面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的另一半就不能是救你于水火的人,或者说只有你自己才能是救你于水火的人。这时候你一定程度的满足了自己的诉求,从本能中走出来就增加了理性和智慧。 而这时候你的坚持就是基于慎重的考虑,就不会因为诉求被满足而没了动力,不会轻易的被挫折打败,这样的坚持才更容易持久。 而遇到这样的坚持,才值得你有一些感动。 感谢你的阅读。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