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法宝

2019-08-21 19:24:44 松果小编
今天特别想跟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女性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 生平就不介绍了,这对于大家来说不重要。如果看过她的理论,对大家教养孩子有帮助,心中能升起些许敬意,就足够了! 先说几个场景,大家感觉下! 场景一:大型的淘气堡,场地中间有一个打拳击的擂台,两个小男孩儿在打拳,一高一矮,矮个的男孩儿明显打不过高个男孩儿,在几次被打倒起来,再一次被打倒后,坐地下哭了。矮个男孩爸爸,坐的距离明显有点远,当别人提示他孩子摔倒哭了,爸爸说让他自己解决,锻炼锻炼他。 场景二:老人看孩子,孩子很顽皮淘气,孩子在前边好奇探索,老人在后边追着制止。 场景三:孩子在爬一棵不高的歪脖树,妈妈在树旁,双臂展开,做保护状,并且说:“不怕,妈妈在”。 大家感觉一下以上三个场景,哪个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力量呢? 马勒的研究更多关注儿童的早期,主要是三岁以前。我们分别来说如下。 0_1月,正常自闭,就像小鸡在开壳之前一样,充满着原始自恋,这个世界没有客体,他就是宇宙的中心。 1-5月,正常共生,与母亲是一体,如小鸡啄开了蛋壳。 5-10月,开始分化,注意力开始向外,知道自己与母亲不同,母亲与别人不同。这时候如果有陌生人到来,会感觉到焦虑。 10-15月,移动能力大增,自恋也达到了高峰,恨不得去征服世界,这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小孩子摔倒了都不哭,起来接着去探索。这个时候也叫第一反抗期。 15-30月,语言能力大增,但这时候也存在两个矛盾,一就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二就是征服世界和觉察到自身渺小的矛盾。这时候的小孩摔倒了,就会哭,求关注,求帮助! 30-36月,母亲在与不在已经觉得很安全了,不那么焦虑了,知道母亲即使现在不在,也会回来。完成了客体恒定。 讲了这么多理论,怕大家蒙喽,快速总结。 我们重点看15到30个月,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解决的就是两对矛盾,就是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当孩子探索时,我们鼓励;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在场,并提供帮助! 从文章开头场景一来看,孩子长大后非常有可能,要么胆小怕事;要么不对外寻求帮助,自己咬牙坚持。场景二的孩子极有可能活在框框里,这也不敢去做,那也不敢去做,或极度叛逆,没有边界。很显然,场景三的妈妈做的很好。 对于提供抱持性的环境不分年龄大小。只要你学会了,现在开始就来得及。你学会了吗?学会就致敬马勒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