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很多家长可能恰恰做反了!

2019-07-17 10:36:31 松果小编
   聊到孩子被打的这个话题,很多家长就深有感触,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更是觉得:孩子被打了,教很多方法给他,说教演练都教他了,可还是会被打,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了“受气包”。怎么教都不管用,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可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确实不容家长们的忽视,如果在4、5岁以上的孩子,出现被打的情况,而且孩子的情绪反应比较大,家长们确实是需要额外的注意了!    再看看网上那么多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经常是一对一,多对一的情况,常用的手段有羞辱、拳打脚踢、诽谤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孩子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或轻生的念头。    更为严重的是给孩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幸福带来很多心理困扰。    我们能看到的报道是已经非常严重的后果了,那我们所不知道的校园欺凌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甚至不会告诉爸爸妈妈,她今天遇到什么特别不好的事,在默默承受。家长们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孩子有心事不告诉你们呢?可能孩子会有更多的担心……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儿童家长们,我们能一起来学习,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    那如何预防这样严重的事情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出现呢?   有家长说,教孩子打回去就可以了,孩子就不会再害怕胆小了。其实,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呢? 所谓的“受人欺负”,只是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只有这些原因改变了,结果才能改变。    那么如何解决孩子的“受人欺负又无力应对”的问题呢?首先要给各位家长提个醒:如果你的孩子经过你几次的引导后,依然会出现内心无力、不能灵活处理此类的情况,那你之前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做法,很可能是恰恰做反了。    在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往往孩子给家长反应被打了,家长的惯性反应就是:我家孩子被欺负了。他受到伤害了。会惯性的用爱的名义给孩子一个词来概括孩子被打的这件事,叫“受人欺负”,一旦给孩子这个概念,潜台词就是:你弱对方强,你是受害者。家长平时引导孩子的方向是这样的:因为你现在没有他强,所以现在妈妈来教你方法,你就让他害怕你了——结果你怎么还是害怕他呢?方法都给你了啊!真是没用!——孩子越来越无力。大家看到了这么一个定位,经过循环,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的杀伤力了吗?所以家长们,如果以这种“受人欺负”、“受害者”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孩子接受到的暗示就是:我是弱小无力的。其实宁可说是家长给孩子的暗示,根本上是家长自己的能量也不足,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内心的状态,决定他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引导孩子。 深度聚焦:哪些孩子更容易遭遇欺凌?   父母长期过度的要求孩子顺从的家庭,打孩子骂孩子的家庭更容易养出被欺凌的乖孩子。   很多被欺凌的孩子总是默默的忍受,就算他们有机会反抗,但是就是不敢反抗。这样的事情与孩子的身体没有太大联系,孩子内心的爱不充分,就转变不出更多的自信和力量。   总结以上的内容,孩子被打只是被动反应,没有主动行动的主要原因是  1.缺乏父母的爱和尊重,内心没有力量。 2.被要求做个听话的孩子,遇事情绪大,思维局限。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那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培养呢? 1.父母稳定的情感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成长空间。 2.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里话都愿意给家长倾诉。 3.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能及时给到孩子科学有效的引导。 4.学会培养孩子自信心有效的方法,从自信,自尊、自爱,到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强大。   以上是从大方向来给出的4点建议,在下一篇文章里我来给大家分享孩子被打后,家长的具体做法!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需要得到更细致的服务,你可以搜索:丹说【亲子与情绪】,我的果号是5953949,进行一对一指导,在育儿的道路上,让我来助你一臂之力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