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嫉妒女孩的心理疏导

2019-07-17 10:26:15 松果小编
嫉妒心理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利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在咱们的口头语言里嫉妒又被称为红眼病,见不得人家好,嫉妒心理的产生基础是比较,因为只有进行比较才会将隐形的差异显性化,并由此产生心理上的种种反应。 根据嫉妒心理的定义,在结合你说的情况,咱们可以看到那个男生原来的成绩,并没有你好,但是他现在超过你了,并让你感受到了压力,这说明你现在是把他当做竞争对手和比较对象来看待的,其实进了高三只要是重视学习,希望自己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都会特别努力的学习,以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我猜想这个男生也是如此,只不过他应该不知道的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你会因他的成绩更好,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比较纠缠的情绪体验和纷乱的想法,如果他知道的话,或许会真的不知所措,这种不知所措也许恰如你所讲的,他什么也没有做错,却被无缘无故的嫉妒了。 嫉妒心理在高中生群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当然,嫉妒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各有差异,但是如它的定义所说,嫉妒常和冷漠、贬低、排斥,甚至和敌视相关联。当有这些情绪或者有这些行为出现的时候,十之八九是嫉妒心理产生了。就你在信中描述的那样,老师觉得你还真的是有一些嫉妒的心理表征的。然而,很幸运的是,你是一个很敏锐的女孩,你抓住了自己头脑中出现的那个自认为“恶毒”的想法,并且做了认真的剖析,这是非常好的。因为这意味着你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认真地处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扰了。所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更理性地处理嫉妒心理的转机也就出现了。说到这里,咱们也该一起好好谈谈更好地应对嫉妒心理的方法了。芳心老师根据你的来信,提出以下五个建议,并希望能帮助到你。 首先是不与别人比,只跟自己比。每个学生由于对学习认知的不同,采用的学习方法的不同,因此单纯地比较数字上的成绩或名次是没有实质意义的。与其进行没有意义的比较,还不如转换比较角度,和自己以往的学习成绩做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努力一点点,你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显著的,你所 得的成绩一定是显著的,你所收获的专注、耐性、坚韧才是更有价值的。在没有清楚认识自己真正实力的基础上,与别人做比较,容易产生 的不仅是嫉妒心理,还有对自我价值的否定。所以,在学习中,把自己作为比较的对象,便是更能激励自己的好做法了。 二是学习是自己的事。你看到了老师写出来的这句话,说不定会以为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建 议。可是,老师还是想说出来:学习是自己的事,一 直是自己的事。咱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有更多的 收获,而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较。如果把学习成绩当成工具,用来和别人进行比较,那么导致的后果是,要么让自己不舒服,要么让别人不舒服。真要这样的话,学习就变味了,你说是不是? 三是集中精力投入学习。高三的时间非常宝贵, 每一分钟的学习都意味着有可能增加高考的分数, 都意味着是对自己的提升。咱是高三的学生了,如果因为与同学比较而心情不高兴,或考产生不好的想法,那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咱们自个儿在心里算算账,发现还真是得不偿失呢。明显是笔亏本的买卖,所以尽快调转船头,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的身上,就是对自己最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了。 四是放大竞争对手的范围。有很多高三学生会像以前一样,把班上的某个同学作为自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而实际上,每一个高三学生的竞争对手,是共用一套高考试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数目,都是 以万为单位计的。不知道老师这样说,会不会让你 很瞠目?但是,事实的确如此。把数以万计的学生中 的一个当作你的竞争对手,那么会使你的思维局限 在与他(她)的单一比较之中,也会使嫉妒心理严重 化。咱们跳出班级的小框框,走到更大的局面上看 竞争对手,就能更好地给自己的学习定位,也才能给自己确立更合适的学习目标。 五是择其长处提升自我。老师在回信的一开 始就说嫉妒心理基本上是由比较而产生的。你看,你把自己和那个同学做比较,很显然地,你注意到了那个同学具有一些你自己很希望有而目前自己又似乎不具备的优点。所以,咱们在这里也可以调整一下思路,就是不嫉妒他,而是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专注精神,学习他的勤学好问。 最后,老师祝愿你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奋力拼搏,积极进取,自己人生关键的一年增光添彩。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