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的家庭暴力

2019-07-05 10:14:24 松果小编

  家暴这个词在当下国人的认知里,可谓家喻户晓。“肢体暴力”给受害者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严重的伤害来自于心理。严重的、长时期的肢体暴力,会使受害者产生恐惧、厌世、焦虑、抑郁、尊严感丧失、自卑等等心理问题。在许多家庭肢体暴力的同时,还伴有一定程度的性暴力产生;而许多性暴力案件中同时也伴有肢体暴力。故而,这篇文章我把这两种暴力行为放在一起,来进行解读。   案例来自于一个多年前认识的朋友,认识她时,我还未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她结婚后不久,就遭遇了家暴,那个男人在一次与她的争吵中,对她拳打脚踢。接下来的日子里,让她更恐怖的事情发生了,每当两人稍有不和,他就会对她大打出手。后来,为了防止她跑出去向家人哭诉,发展到将她全身的衣服剥光,将她所有衣服都藏起来,反锁在家里,回到家对她进行性虐。她的反抗只会换来更加严厉的暴打,并威胁她,若是敢告诉他人,就杀光她全家。这个婚姻“维持”了两年时间,她终于找到一次机会逃了出来。因为种种顾虑,她没有报案,而是躲在娘家提出了离婚,草草结束了这段婚姻。   在当年,我如同每一个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人一样,气愤的恨不能杀掉那个男人,嘴里恶毒的咒骂着他。这是大多数国人对于家暴中施暴者的态度,“打老婆”的男人必然会惹来大众的口伐笔诛,更何况还有着那么恶毒、恐怖的性暴力在其中。尽管那位朋友也有着自身的一些因素,她性格与对方的性格严重不合,她自身有些性冷淡,但这些绝不能成为那个男人如此恶劣的理由。   时隔多年后,我再次回顾这个故事,尝试着用一个咨询师的角度去审视这个案件中施害者与受害者。毫无疑问,家暴的产生不能完全归责于其中某一人。我们习惯了对于施暴者指责,咒骂,却很少去认真审视,他们狂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多数时候,家暴的产生来源于夫妻双方的性格。两个性格各异而又自我的人,在婚后都想用自己的认知去改变对方,让对方能够顺服自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强行去扭转对方,从而引发争吵。当争吵到激烈时,其中一方情绪失控,最先伸出了手,接下来的厮打随即发生。然而由于先天体质的差异,大多数时候,男方会成为体力获胜的一方。然而,也仅仅是体力获胜,精神上仍然壁垒森严,并未屈服。   在婚姻中,暴力像一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关闭。当第一次肢体暴力产生,在今后夫妻发生矛盾冲突时,会不受理性控制的采用这一方式面对矛盾,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有矛盾就争吵,吵到不可开交就动手打,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再也受不了彼此。   另外,有些心理问题是导致家暴产生的另一个主因。这其中包括抑郁、躁狂,以及某些人格障碍。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是最易产生家暴的人。   抑郁症患者内心缺少爱,对他人和自己的身体都漠视不顾,性生活兴趣低下,或者性功能障碍,拒绝有人交流,自我否定,也否定他人,自残和自杀的念头时常在大脑徘徊,当意志受到阻挠,很容易采用暴力方式对待。一个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的人,很难去爱惜他人。   躁狂症患者的耐心是不用考量的,耐性和爱心的缺失是这类患者显著的表现。在生活中他们心里充满烦躁不安的情绪,导致易激惹的性格,焦虑感几乎每天伴随着他们,稍有不顺就会大喊大叫,若遇阻抗,很容易发展成暴力行为。演员马景涛在诸多影视剧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典型的躁狂型人格,被称为“咆哮帝”。   除了以上提及的种种导致家暴原因,还有酗酒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家暴行为,限于篇幅,便不在此予以赘述。施暴者心理基本有:自卑、多疑、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暴力遗传、自信缺乏、性障碍、等问题;被施暴者心理基本有:依赖、维系家庭、偏激、过度唠叨、顾及面子、易受骗等问题。   另外申明一点,在家暴案例调查中,女性对男性使用家暴的比例并不明显少于男性对女性使用家暴。男性遭受家暴,一方面因为有些男人觉得打女人的男人不是男人,所以当女人动手厮打时,会不予还手;也有一些确实是因为存在体格上的差异,无力反抗。相比女性遭受家暴,男性遭受家暴对于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将彻底破坏掉父亲在孩子心中保护神的地位,造成孩子安全感丧失,男孩性格懦弱,女孩强势等隐患,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性暴力在肢体家暴中占有很大比例。纯粹的性暴力在暴力案件中是较少的,大都伴有肢体暴力的产生。其产生原因一方面来自性生活的不和谐,比如一方拒绝履行义务等,一方面来自于施暴者内心压力过大,在这样的施暴过程中获取压力释放和自我满足。其中,不乏一些性功能障碍患者。   家暴不仅仅在夫妻之间产生,也有家长对子女施暴,和极少数的子女对父母施暴等。但因不属于情感婚姻的内容,在这篇文章里不再赘言。   尽管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家暴的行为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被容忍的。在家暴发生之初,被施暴者需要及时寻求法律保护,或逃离暴力现场,防止暴力继续,对身体和心理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若是不愿结束婚姻,希望被施暴者能够说服施暴者,或通过其他方式带施暴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婚姻咨询,共同寻找双方心理上的问题,进行调整矫正,以期达到婚姻和睦的目的,避免暴力的再次发生。曾遭受过家暴的受害者,在走出原有婚姻之后,最好能接受一个咨询,消除上一次婚姻中造成的心理伤害,不要影响今后的生活。   家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里面有着太多难以言喻的伤痛。在社会日益文明的当下,抵制家暴,预防家暴是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当家暴发生时,除寻求法律救助之外,不妨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多考虑一下。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