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替孩子向家长提出的10个请求
2019-05-27 20:21:05
松果小编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溺爱,就是家长对孩子只有替代式的帮助,没有要求和成长的帮助。这样等于害了孩子,因为孩子该成长的地方没有成长起来。到家长老去时,孩子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困难,需要生活的基本能力来度过几十年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面对。并且由于孩子没有成长起照顾别人、感受别人的人格特质,往往很难跟别人相处好。
没有家长不愿意把孩子教育好,但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中一部分疑惑来自于家长不确定给孩子建构原则能坚持到什么程度,或者说给孩子自由该给到什么程度。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自己坚持原则时看到孩子哭得那么伤心,担心坚持原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在这里儿童心理研究者向家长提出,别溺爱孩子,只要家长立场坚定,果断地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孩子是遵守原则的;只要家长在给孩子建构原则时不使用情绪,不使用武力,不忽视孩子的情感,孩子就不会受到伤害。
但是每当我也是这样建议家长时,家长们都会说:“不行!”我问为什么不行时,家长们会告诉我:“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顺从于孩子,孩子就会哭闹。”我再问:“哭了就怎样了?”家长们会说:“闹得很厉害!”再问:“闹得厉害会怎么样?”家长就会无语。其实往往是我们自己受不了孩子的哭闹,为了让自己不难受,就放弃立场。
当然也不能认为当孩子和家长发生冲突时,一概都是需要坚持原则,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通融。有时是我们错了,有时我们不能通融的却正好是孩子需要的。
如有的妈妈认为干净是最重要的,而她一岁多的孩子正是在探索物质属性的时期,孩子注意到了泥巴,不停地用手抓泥巴,妈妈却认为泥巴不干净非要坚持不让孩子玩。在这对冲突中,孩子玩泥巴是发展的需要,妈妈坚持不让他玩是对孩子发展不利的,妈妈要纠正自己的原则。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要给孩子安全感,但有些人以为,只有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感到失望和害怕,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在这里心理学家告诉家长,保持对孩子公正的态度反而会使孩子有安全感。
什么是公正呢?对孩子来说,公正就是坚持人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和基本群体规则,大家管这些习惯叫做好习惯。当遇到孩子与家长的要求相冲突时,家长要站稳立场,不可以孩子今天哭,家长就放弃要求,明天孩子没哭闹就按要求去做。这样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
孩子没有安全感时,就会通过胡闹来探索安全的边界,你会发现那些娇惯的孩子更容易不幸福。
3、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提醒,效果会更好。
这一条太值得我们注意了。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当父母的经常忘记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忘记了他们需要被尊重。在看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会大声地当着孩子的朋友、自己的朋友或着其他人数落孩子,有的甚至大声责骂。
有时在街上,你会看到父亲或母亲态度恶劣地批评自己的孩子,弄得孩子只好装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或为了让自己不要太不好意思而开始胡闹和情绪低落。如果成人一直这样对待孩子而孩子不再感到羞辱,那么他们往往会变得自卑或低自尊。
我们真的很难在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时,把孩子带到没人听到的地方小声告诉孩子。我试过,如果能避开别人指出孩子不该做的事,孩子八成都会很配合你。
有一次我带客人参观芭学园,一个三岁多的小家伙在我跟客人说话时说需要我跟他在一起,我告诉他我正在工作,请他回到教室,结果他临走时突然跑过来往下使劲拉我的裙子,然后又要掀起来。
我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走廊一处看不到客人的地方,蹲下来抚着他的双臂小声对他说:“大李老师正在跟客人说话,你这样拉大李的裙子大李会很害羞,大李不喜欢别人拉她裙子,也不喜欢别人把她的裙子掀起来,如果你想跟大李玩可以等待,大李工作完了可以跟你玩。”然后我秘密地问他能等待吗?他点点头,脸上是那种感人的明了你的需求的深情,之后他站在我身边很久,再也没有拉我的裙子。
4、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像犯了罪,它会削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我们成人会秘密地做很多错事,并且原谅了自己,如:我要熬豆子稀饭,把豆子先放在锅里煮,因为要煮很长时间,所以就先干点别的事情,然后我就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一直到闻到糊味,等我跑到厨房看到锅冒着烟,漂亮的新锅变的黢黑。这时虽然很心痛锅,但为了身体健康,我会劝自己:“不就一个锅吗?可以再买一个,不要把自己搞得心情那么不好。”
但这件事如果是孩子做的,我们可能不知道要严重到什么程度,我们会像天要塌了一样地大喊大叫,我们会严重强调那口锅的来之不易,诉说我们对它的喜欢程度,我们还要把孩子这一行为的后果进行延生,最后直到房子着火,把一栋楼都烧了。
如果孩子在我们批评他时表情不够沉痛,我们成人会认为他认识不够深刻,不在乎这件事,我们会再加重他们的罪恶感,直到他们脸上出现了“天要塌了”的表情,才算满意。
一个这样长大的孩子,当然对自己,对未来不会有太大的热情,不会有太多的想法。人对未来的希望,来自他坚定的对自己的认可和对这个世界的信心。一个在犯罪感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认可自己,相信这个世界是接纳他的呢?
5、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的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我很羡慕能说“我恨你”的孩子。咱中国的孩子一般不敢说这句话,他们有的把家长都杀了,也不说这句话。我猜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可以跟家长沟通,或他们没有跟家长沟通的经验。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对他的父母说:“我恨你”,说明这个孩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了解自己这样说不会遇到没顶之灾。
6、 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我发现没有家长喜欢说那么多的话,家长唠叨是因为发现自己说的话孩子没有反应,而又不确定孩子是否会接受自己的教导,所以才会一遍一遍地说。其实如果孩子真有一些行为使得我们做家长的非说不可的话,那么我们只说一遍,就必须要求孩子去做,而不是反复说完孩子也可以不做。
家长的唠叨会造成两个问题:第一,孩子认为家长说的话可以不听,时间长了家长说的所有的话都像没说一样;第二,家长长期的唠叨真会造成孩子对语言的疲劳,将来上学在课堂上也听不到老师在说什么。所以最好还是不唠叨。
孩子没办法因为厌烦唠叨父母而离开,所以只好让自己变得麻木;但是丈夫或妻子,可能在抗拒唠叨无效的情况下,选择离开。
7、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自从大家开始寻找自己成长的路,芭学园就能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上了,有些教育对心灵层面的水平要求很高,大家在尽可能地提升。在刚开始时,人们会出现如孩子秩序敏感期一样的状态,唯专家的话是圣旨,而且由于很多人从小没有被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关爱尊重过,所以自己也不知道怎样才是尊重孩子,于是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情况。
如在我们幼儿园,有家长突然意识到要给孩子爱,以为给爱就是孩子一点都不能难受,所以家长每天接孩子回家都问孩子:“宝贝,你今天快乐吗?”当孩子说不快乐时,家长就显得特别紧张,然后就会非常态地关爱孩子,并试图搞清孩子受了怎样的苦难才会说自己不快乐。
过了不久,我们就发现这个孩子脸上的红晕在丢失,而且越来越不快乐,家长发现了这种情况,惊慌极了,不断反思自己什么地方影响到了孩子。这时家长的紧张真的影响到孩子了,孩子表现出每天上幼儿园离开妈妈时越来越难。孩子都已经上了两年多芭学园了,早已经适应了每天上幼儿园,现在却从高高兴兴突然变得哭哭啼啼,家长吓坏了,每天早晨蹲在孩子面前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孩子,一直等到孩子自己愿意进幼儿园,直到有一天,家长告诉我们孩子在这里不快乐,他们要转到一个能够给孩子快乐的幼儿园。
其实人的生活没有绝对的快乐,如果我们很害怕孩子不快乐,很注意避免那些不快乐的事,孩子就很容易不快乐,孩子需要经历风雨,需要经历自己自然遇到的不快乐,这样他们才能鉴别快乐。
人活着是为了有趣的生活,有趣必然会遇到风雨和困难,这就必然会有暂时的痛苦。痛苦过后就是快乐了,那是内心深刻的愉悦并不是简单的高兴。孩子获得发展后也是这样,他们会深深的愉悦,脸上是平静安详的神情,而不是哈哈大笑。我们要认识孩子内心深刻的愉悦,而不是只想着让他们高兴。
8、别在匆忙中对我许诺。当你不能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在匆忙中许诺是我们不小心时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常常在我们很忙时,小家伙们偏偏缠着我们提出一件很难缠的要求,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就向孩子许诺了,等到兑现的时候我们发现承诺根本不能兑现,这时孩子通常会又哭又闹,咱成人想不就是哭吗?咱倾听一会儿孩子就不哭了。在这里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难过之后,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也是咱全民不敢相信别人,而又不可信的原因吧?
有时我们只是单单急于把孩子打发走,而向孩子轻易许诺,这样看似短期内我们很快摆脱了孩子的纠缠,但造成的后果却不是那一刻清静的价值能换来的。
9、别忘记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告知结果。
10、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但请尝试一下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