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表达很简单

2019-05-17 10:37:21 松果小编
第一部分:精益表达的基本要求 1.简洁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爱因斯坦也说,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解释,就说明你没有理解透彻。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是智慧的外化。简洁是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达最丰厚的意思。简洁给人以疏朗感,透明度强、清晰度高。在古代,文人们一向注意“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在西方,圣经的主祷文一共才58个词。如果多加几个字,它会更加有力吗? 少即是多,短即是美。简洁为上策!如果你花很长的时间才说到重点,或者不知所云,即使听众尽力保持礼貌,眼神也会开始涣散。少说一点,听众就会多记住一点。当你处理公务时,简洁扼要的语言,会显得意味深长,传递的信息更有内涵,它表示你还有事情要忙,有人要见。简洁更显得你讲的内容的珍贵,更加能够提升你的影响力。 2.流畅 一段不流畅的语言就好像一段停停走走的音乐,是不会受人欢迎的。说话的流畅度是一个人整体形象最直接的体现。说话流畅的人,显得从容自信聪明,说话磕磕巴巴的人,则显得胆小、贫乏、落后、甚至愚笨。想要改变自己的外在形象,要从改变语言流畅度开始。 3.主次明确 说话是有目的的,主次明确与第一条讲到的语言简洁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语言简洁更多的是关注用词的简洁、句式的简单上;而主次明确意味着,要在充分把握表达目标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的重新安排:什么话要提前说,什么话要放在最后,哪些地方需要着重强调,哪些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5. 语气得体 第二部分:精益表达的实操方法 1. 语言简洁的关键路径 第一找到核心问题。在一段话一次讲述一次汇报或演讲中,找到那个最想表达的核心观点,确定你想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你是想说商业模式、成本控制、团队组成还是想说产品优势?一次只说一件事,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问题杂糅进一段话里。 第二,找到立场。对于这个核心问题,你自己的立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立场?立场是为了帮助你解释核心问题,证明核心问题的重要性或正确性的。 第三,确定最短时间。很多人知道前两个步骤,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给自己说话定一个合适的时间。问问自己,打算花多长时间完成这次讲话,这个过程能否被压缩,哪些是必须讲的,哪些是可以删去或者留到下次再说的? 练习方法绘制卫星图。 首先在一张白纸的正中间画一个类似圆形的图案,在圆圈的里面写下你的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只能是一句话;如果一句话说不清楚那就说明你并没有思考清楚。这句话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疑问句。 接下来,在这个圆圈的周围画两到三个比它小一点圆圈,看上去就像一颗恒星旁边的几颗卫星一样。在这几个小圆圈里面,写下你的立场,有几条就写几条,写在不同的圆圈里。 好了,这就是你要绘制的卫星图,很简单对吧。这时你可以看着这张图,从正中间的“恒星”开始说起。 “我今天想跟大家介绍一下我公司的核心团队,为什么说这是一只业内顶尖的团队呢?” 然后把小圆圈里的内容挨个儿说出来。 “首先,我们的内容团队来自于……其次,运营团队来自于……最后……” 做到这几步就完了吗?并没有,你忘记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这个卫星图瘦身。也就是前面第三步“确定最短时间”。你要重新评估一下,整个讲述过程有哪些是可以合并的,有哪些是可以展开的,有哪些是可以缩短的,确定好之后,拿出秒表,给自己倒计时5分钟,看能不能说完。如果不能说完,那就继续瘦身。当然这个最短时间是你自己确定的。 每一个话题都有一张独立的卫星图,把每张卫星图连起来就是你的全部内容,当然你也可以只用一张或最多两张图。 接下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去练习。 我们都知道,微信语音一次最多发59秒,这很适合我们练习简洁地说话。找到一个练习的对象,和他提前约定好一个话题,然后你按照卫星图的方式,试试看,能不能在一分钟以内把一件事说清楚。这个方法好处在于,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可以让你不得不把多余的话都删掉,只保留最为关键的部分。经常按照这个方式练习,渐渐地就会建立起说话简洁的习惯。 2. 增强流畅的核心技巧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明明在脑子里想得很清楚了,可是一张口还是磕磕巴巴不够流畅。为什么会这样?用专业的话说,就是缺乏语感。 语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简单地说就是需要大量地阅读和说话练习。这也是播音员主持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播音员主持人为什么可以非常流利地念完一篇稿子?因为他们对文字建立起了非常好的语感。 下面介绍两个增强流畅度的核心技巧。 第一,速读。找来一篇文章,不必先浏览,拿起来就读,并且不断提高语速,不要怕错,错了也不要重读,而是继续往下读,很快速地把一篇文章读完。读完之后你会意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读错了,这时候看一下读错的地方,然后从头到尾再速读一篇,这一遍的要求是,不能重复第一遍出错的地方。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一篇文章读到不出错为止。 第二,慢读。这个方法和速读正好相反。速读和慢读都是为了建立语感。所谓语感,就是要建立文字、眼睛、大脑、嘴巴之间的串联关系,让它们习惯彼此协作,练习的目标是,见字出声。大脑和眼睛嘴巴,哪一个都不能落后。 这里有一个小提醒。有不少人说话的过程中喜欢说“然后”,说“然后”的时候意味着说话的人在思考,但是还没有思考充分,他借助“然后”为自己赢得更多思考的时间。但是如果一段话里有太多个“然后”就会跟人留下不流畅的感觉。因此,不论练习速读还是慢读,包括今后讲话,都要刻意去避免少说“然后”这个词。 3. 辨别主次的思维养成 学会辨别主次,是一个人情商高的重要标志。怎么去辨别呢?在家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 找出一张纸一支笔,把你准备说的话A、B、C、D逐一写下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减法,在这四个点里,哪句话可以删去不说,删完了以后就剩下三个点,然后再删,如果发现删不下去了,那么就说明这三点都重要。这时候,把这三点做一个排序,你觉得哪一个是可以排在最前面说的,哪一个是可以放在最后面的。 这里要讲到的是,排在第一位说的未必代表它是最重要的事情,有时我们会根据说话的内容和场合,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后,前面的只是一些必要的铺垫。当然,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完全没问题,它符合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 在沟通中我们要学会精益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才能给人更好的体验,除了这些内容,结束语相对来说也同样重要,我会在以后的分享中继续给大家带来这方面的内容哦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