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

2020-01-12 02:58:00 松果小编
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绝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 第一分类 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 第二分类 异性向、同性向、双性向、无性向 第三分类 男性向、女性向、双性向、无性向 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同性恋群体中有些人很异性化,要是TA们不说,甚至可能都看不出来TA们真实的生理性别。具体表现为:男性发型不定,喜欢化妆、穿女装;女性理男式发型、裹胸、穿男装。这些人是跨性别者,而不是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通常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通常用来解释与变性、跨性别或异性装扮癖相关的情况。虽然同性恋者和这些跨性别者的爱慕对象皆为同性,但同性恋者没有性别认同障碍,他/她们认可,甚至喜爱自己的性别,不会用异性视角去和同性谈情说爱,不存在将形象装扮往异性靠拢的需求,也不存在想要变为异性和模仿异性的想法。 有一类人不是跨性别者,但也喜欢穿异性服装、做异性打扮,在穿着异装时会有性兴奋和性满足感,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异装癖。异装癖者和跨性别者是有区别的,跨性别者穿着异装时不会引起性兴奋,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才穿着异装。 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还是根据各种调查统计来说,真正的同性恋者都对异性化者无感,甚至厌恶。因为同性恋者喜欢的是同性,让他/她们去喜欢一个异性化的同性,还不如去喜欢一个异性化的异性。许多同性恋者甚至比异性恋者更加厌恶异性化者,因为他/她们认为异性化者不爱惜自己的性别魅力。喜欢异性化者,恰恰证明他/她对异性潜意识的喜爱,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不一定喜欢异性化者,但喜欢异性化者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伪同性恋者。他/她们的潜意识是对异性有感觉的,可由于是潜意识,所以他/她们自身并不会发觉,也会坚定的声称自己是绝对的同性恋者。 双性恋是一种对男女两性皆可产生爱情和性欲的性取向,为独立性取向,而不是同性恋的一个分支,所以即便双性恋者在与同性交往中,他人和双性恋者也不能用gay、les、同性恋来形容双性恋者,1、0、0.5和T、P、H这种同性恋群体的内部划分,自然也和双性恋者无缘。 双性恋分为双异性恋和双同性恋,双异性恋可以对同性产生爱情,但更多时候比较偏向异性;双同性恋可以对异性产生爱情,但更多时候偏向同性。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称自己没有性取向的人,即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欲望,即缺乏性冲动。 大概分为以下四类: 同性浪漫无性恋者 异性浪漫无性恋者 双性浪漫无性恋者 无浪漫情节无性者 无性恋者中有一部分是会爱上一个人的。因为无性恋是缺乏性趣,而不是缺乏爱。根据AVEN这部分人叫做,有浪漫情节无性者。 而有浪漫情节无性者根据对其产生爱的吸引的人的性别又可以分为:   同性浪漫无性恋者(homoromantic asexual或者gay asexual 或者homo-asexual)   异性浪漫无性恋者(heteromantic asexual)   双性浪漫无性恋者(biromantic asexual或者bi-asexual)   而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的无性者叫做无浪漫情节无性恋者(aromantic asexual)。这与独身主义容易混淆,但本质不同,这是一种性取向而独身主义是一种主观选择。 无性恋对于性并不恐惧,他们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他们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有的人结婚前指定要那种不要性爱的对象,不属于心理疾病,和正常人吃饭一样,唯一与常人不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性本身就没有渴望。这种人是天生的,虽然冰山一角,但也并不是不存在。所以,请大部分因为有性恋是主流就以为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有性恋者不要强行去“纠正”一些无性恋的心里观念。 请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一个群体,这样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