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背后的隐性伤害

2018-10-12 11:00:52 松果小编
作者:实用菌 01 一提到家,我们的感受通常是:这是一个给我们爱与温暖的地方。 但很多时候,家也是一个让我们感到烦恼、甚至是痛苦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是:明明初心是好的,想给予家人自己的爱,但是在家人看来,反而是一种伤害。 所以,想爱而不会爱,是很多家庭当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我们不会爱呢?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先要对家这种关系的特点有一个了解。 家作为我们最核心的亲密关系与其他关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我们获取情感能量的地方,我们对家人最大的期待,就会得到他们的情感支持。 这就导致了,一旦人们回到家里,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上的退行。 原本在外面脾气很好的人,回到家后就变的很任性;原本在外面很讲道理的人,回到家后就变的不爱讲道理;原本在外面爱说爱笑的人,回到家后就变的乏味而沉默。 所谓退行,就是卸下自己身上的各种盔甲和面具,回归到一个像婴儿一样的状态,享受来自家人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这样做会让我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最真实的情感,感受到最好的爱。但是,这种爱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理性瘫痪。 所谓理性瘫痪,就是大家都变的过于感性,过于依赖自己的感觉,而不愿意花费脑力去思考一些事情。 这就导致我们在家里面,经常会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爱。 02 这些“不当的爱”有很多,但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两种。 1. 不尊重个人的意愿 在我们的家庭当中,经常有这样的逻辑:我认为是好的东西,就要“送给”你,如果你不接受这种好,那就是不识好歹。 当一个人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就必然会忽略这样一件事: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里有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忽略? 这就是涉及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一种认知:好的关系就是要处处保持一致。 因为我们关系最近,所以我们的想法就要保持一致。我喜欢的人,你也“应该”喜欢;我讨厌的人,你也“应该”讨厌。假如我不喜欢一个人,而你却喜欢ta, 那么很多人的内心就会感到受伤,甚至有一种你“背叛”我们之间亲密关系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一旦不喜欢子女所选择的另一半,就会强迫他们分开的原因。这些父母之所以不尊重子女自己的意愿,更深入的原因就是觉得:子女作为自己最亲近的人,在想法上一定要与自己保持一致。 所以,我不喜欢的,你也应该不喜欢。中国式的亲情,很多时候只能求同,而不允许存在差异。这是很多家庭悲剧产生的一个根源。 我们之前提到过心理边界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在个人的心理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应该由其本人来决定和负责,别人不应该干涉。 但在我们的家庭文化当中,个人的边界意识是相当模糊的。这就导致大家对他人的个人意愿的忽视和不在意。 而且很多人觉得,即使一个人的意愿被忽视,也并不是一个多严重的问题。人的想法都是会改变的,我是为你好,所以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对你的好。 但实际上,个人意愿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和按照别人的意愿过一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而这,恰恰是很多人没有想过的。 03 2. 交流的时候习惯了说,而不习惯听 家人之间说话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常聊着聊着声音就大了起来,然后气氛改变,甚至争吵起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什么时候的讲话需要把声音提高?当你觉得对方没有听到你说的话的时候。 这就揭示家人之间说话时常见的一个问题:我只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 这就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发生:要么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断,让家变成了一个火药桶,经常火气十足;要么是彼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在家里的时候变的越来越沉默,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之所以如此,从更深一点的角度来说,是因为人们无意识中把平等的交流变成了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平等的交流看重的是了解彼此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知道对方此刻最真实的状态是怎样的。而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看重的只是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在意对方究竟怎么想。 那么把家庭关系变成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关系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原因就是自己的存在感过于弱小,一个认为从来没有被人看见的人,最急切的一个心理需求就是让别人看见自己,所以他们也就不可能有能量去看见别人。 因此,他们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感受。展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习惯了说,而不习惯听。  04 以上可以看到,以上可以看到,家有时候之所以会伤人,虽然不排斥有些是因为不够爱或者不爱的原因,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不会爱。会伤人,虽然不排斥有些是因为不够爱或者不爱的原因,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不会爱。 感情中最要命是,你以为表达的是爱,但对方感受到的却是伤害。爱很重要,但爱的表达方式同样重要。而这,恰恰是我们很多人欠缺的地方。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