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虑怎么办?

2018-06-04 12:07:37 松果小编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听话,表示十分的头疼。 “孩子,你去幼儿园好不好?” “孩子,你晚上好好睡觉好不好?” “孩子,你别老个缠着妈妈好不好?”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无厘头的不听话十分的苦闹,思索之后经常会归于第一反抗期或者第二反抗期(青春期)的问题。(关于什么是第一反抗和第二反抗,请在公众号内回复“第一反抗”或者“第二反抗”查看说明)这样,想的结果就会导致家长不太会关注孩子的动机,也就是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为什么不去睡觉?相反,我们应该秉持这一种想法: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这样我们才能够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这样就进入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孩子焦虑怎么办? 对于焦虑,这个词很多家长都会避讳。小小的孩子懂得什么,又哪里来的焦虑?其实,很多小朋友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焦虑的问题。如害怕妈妈讨厌我!害怕妈妈不要我了!害怕我一个人睡觉会被怪兽吃掉!等等。数据说明:12%-20%的小朋友存在患有焦虑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离焦虑,社交焦虑,或者是广泛性焦虑。如果家长没有很好的觉察到孩子的焦虑,长大后的孩子很有可能没有安全感,最直白表现方式就是睡觉的时候忽然惊醒等等。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害羞,不敢见人是时间的问题,长大后就好的。当然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大程度的一部分是这样导致的孩子长大后的社交恐惧,孤独,抑郁的来源。 那我们家长能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学习控制焦虑的知识,帮助孩子改变焦虑的认知,锻炼孩子抵抗焦虑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帮助改变孩子的焦虑:认知和锻炼 改变认知 有些孩子看到救护车就会兴奋,觉得那汽笛声十分的好听;有的孩子呢一看到救护车就害怕,他们会认为救护车是开向他家的,害怕自己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的孩子呢他会感到十分的恐惧,一方面有害怕失去亲人的担心,还有他可能会认为自己这么想就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而自责,或者害怕妈妈知道了他这么想而打他而感到恐惧。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就是焦虑在让这些孩子的想法作怪。焦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来源于基因和外部环境。有些孩子生来就比较敏感,放到以前来说就是一个好的基因,因为只要听到一些动静,就跑了,不管有没有老虎,都能够让自己变得安全;可以现在来看,过度的焦虑很明显就是一个不好的表现。有的孩子本来并不是很敏感,而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遭遇了一些事情,如父母的去世或者自己身体上出了一点问题,都会让他们比别的孩子容易感伤也更加容易焦虑。 我们在接着说刚才的话题:有的孩子呢一看到狗就想到了狂犬病;一摸公园的椅子就想到了细菌;一次数学考试没有考好,就想到了自己下半生没有了未来;一去幼儿园,就害怕父母忘了去就他。如果孩子因为这些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孩子很有可能就是焦虑了。 我们家长就是要做到及时的识别出孩子的焦虑的问题,帮助孩子改变对于焦虑的看法。我们从焦虑的四种套路一一谈起。 (1)自我暗示变成现实:很多孩子经常会觉得身上很痒(排除了病理性因素)经常因为挠挠这里,挠挠哪里而不能够专心学习。这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的一个自我暗示,我们这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孩子,你是不是觉得身上很痒啊。妈妈要告诉你,你身上一点都不痒哦。孩子可能会问:我身上就是很痒啊 妈妈们可以说:你想想看,你吃了一块巧克力,嘴巴里是不是甜甜的?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是没有任何必要的。 (2)认为自己的焦虑是自己导致的。很多孩子往往并不是因为有各种担心而焦虑,而是他们一旦焦虑之后,就会认为焦虑是自己的问题。(我们前面说了,基因是一个原因)认为自己有问题。我们家长这时候,往往可以将孩子的焦虑从孩子自身剥离出来,在孩子担心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是不是焦虑的大虫子又来了?等等,让孩子认为不是他的问题,而是这个“虫子”的问题,焦虑也会有一定的缓解。 (3)将一个可能性当做必然。有的孩子不去幼儿园是因为害怕家长忘了他去接他。我们这时候可以慢慢劝导孩子:孩子,你发现了有的小朋友没有家长接吗?没有吧,没有一个家长会忘了接自己亲爱的小孩的。你说的,宝贝? (4)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害怕自己以后就没有未来了。妈妈们可以对孩子说:没关系的,考不好说明的了你下一次就考不好吗?我们下一次好好学习呀,我们下一次一定会考好的对吗?况且,没人说数学考不好,未来就没有了希望了呀。 我们可以循循善诱,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引导 ,具体分析。建立更加理性的想法 。 有的家长屡次对于孩子说明,还是没有办法克服对某一件事的恐惧。这还是因为,对于焦虑没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我们还要其他的方法。 训练方法 如果孩子害怕狗,一见到狗就浑身哆嗦,害怕恐惧,以至于不能够自己独自去上学,害怕在路上碰到狗。我们可以慢慢引导孩子,不要有一个就解决问题的想法。比如,一开始可以让孩子看一看小狗的照片,后来远远的看一看邻居家的狗,再过一段时间,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看一看小狗,最后让孩子慢慢能够达到对于小狗不恐惧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奖励措施呀等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