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五大行为模式
2019-10-30 10:32:03
松果小编
抑郁症五大行为模式:悲观,抱怨,失意,后悔,拖延
抑郁症四大认知扭曲:负面假设,非黑既白,误读情绪,自我否定
抑郁症三大感受:无用感,无助感,无望感
抑郁症两大情绪:郁闷,焦虑
抑郁症一大信念:否定自我
今天写抑郁症的五大行为模式。
佛主说人生有八大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炽阴。五炽阴广义是指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放在受的层面就是指五种情绪能量过剩,分别是愤怒、焦虑、悲伤、惊恐、狂喜。以前我不能理解狂喜也算是一种痛苦吗?后来接触心理学,知道狂躁症,才发现喜不能制,其实更可怕。佛主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恐怕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既然他已经说出人生的本质是苦,那么悲观是不是合理的?问题是你看佛家修行有成的人,哪个是愁眉苦脸的?整天笑呵呵的倒是随处可见。画风不对啊!为什么道破人生本质就是苦的佛家,却是如此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苦相?众生迷恋乐,佛主看破苦。苦行是印度古代的一种修行方法,虽然佛主亲自实践后,知非既舍,知道单靠苦行不能得到根本智慧。但苦尽才能甘来,吃苦总比迷乐要好上一点。看破人生本来就苦的表相,才能得到人生快乐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不要悲观。
本质上人生只会越来越痛苦,越来越老,病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弱,可能性越来越小。人生的所有痛苦虽然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你能用不悲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们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痛苦。真正让你痛苦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你不接受这些痛苦的心态。苦是一定的了,悲观是完全没必要的了。那些肉体上的痛苦,人都是能承受的。不能承受的,大自然早就有了它的应激方案。而心里的痛苦,是人自己给自己加上去的。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绝症患者不是被疾病本身杀死的,而是被自己吓死的。虽然结局都是死,但安详、快乐、有尊严的离开,不是一个更好的方案吗?为什么要那么悲观?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要陷入绝望当中。只要你愿意,希望就总能看见。
抱怨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因为当你抱住怨恨时,就没有手来抓住人生的机会。
人会按照自己的情绪属性来建立行为模式。开心就积极,悲伤就消极。问题是人生就是这样,有阳也有阴。有快乐就有痛苦。如果心中每一个负面的情绪能量,都被你抱住,结果会怎么样?阴的能量不断积累,阳的能量流不进来。心态越来越消极,行为越来越被动,情绪越来越糟糕,人生越来越黑暗。既然结果这么不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抱怨呢?
因为被情绪控制,而不能控制情绪。怎么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感受它,接受它,理解它,放过它。不管是你喜欢的情绪,还是你讨厌的情绪,都是感受它,接受它,理解它,放过它。好的情绪处理的难点是放过它。坏的情绪处理的难点是接受它。好情绪你不能坦然放过它,它一走你就会痛苦。坏的情绪你不接受它,不理解它,一直排斥它。它就会一直扰乱你的内心。只要你能学会控制自己情绪,那么理论上任何情绪都是可以制造出来,也都是可以处理的。试一试不抱怨的力量,看看它有多强。
人生失意十之八九。当然圣人得意是八九不离十,凡人和圣人的区别可能就在能不能得意。每个人都想做心想事成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了失意的痛苦。内心的痛苦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只有一条:内心不能与外境相应。
内心与外界不相应。改造外界还是改变内心?改造外界成功的人叫外王,改变内心成功的人叫内圣。中国文化追求的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其实我觉得先改那个能改的。不管是外还是内。外界改不了,先把重心放到内上。改造好内心,再去实践,看看外界可以被改造不?如果不行继续改造内心。这个过程是九九八十一难。因为要面临一次又一次失意的痛苦。
抑郁症的根源和痛苦,就在失意上。但这里更多不是指失意的情绪,而是指失去意志力上。一个人一旦失去意志力,那么他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所以很难坚持。不坚持成功的机会就小。不成功信心会慢慢消失。没有信心,意志力就恢复不了。这样抑郁症患者就陷在这个负面循环里。要打破这个循环,关键处就在意志力上。人的意志力由两部份组成。一是意,二是志。意的力量来源于心,心的力量来源于愿。愿的力量来源宇宙本体。所有大愿一定是和宇宙和众生有关的。一般人发不起大愿,发个小愿也是有用的。取不到三江四海,取一瓢水也是能解渴的。关键你得相信自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这个相信不相信,又和志气有关系。志气是肾气生发转化而来。肾气强的人,都自信。所以保养身体,不要过份消耗肾气,就能志气不减。所有成功人士,一旦沉溺于美色,志气没有不减弱的。要把志气的能量用在实现自己的愿望上,而不是欲望上。这样就会越来越成功。
人生可以无悔吗?恐怕人人心中都有后悔。但如果人生被后悔充满,那么人心必然被内疚自责的情绪占满。长时间处于这些负面情绪之中,想要不抑郁都很难。
后悔的功能是为了悔过,而不是让你去悔心,甚至悔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悔过,知道自己当初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改进,然后成长,然后成功。这样的悔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如果你的认知让后悔变成自责、抱怨,内疚,那么后悔就会发展到悔心。整个心灵都被负面的情绪占领。那么心灵的功能就被污染了。如果自责进一步发展,形成对自我价值,自我人格,自我认知的全盘否定。那么人也被悔恨占领。这时就是悔人,也是真真正正的毁人。悔这个行为,到知错能改,就可以停止了。因为你已经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再进一步无休止的后悔,既没有意义,也没有结果,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
拖延如果成为习惯,成功就只是一个梦想。想到了就去做,做不成再说。但是抑郁症患者的拖延,其实是不想面对行动的结果。因为没做,所以没有失望的痛苦,没有失败的挫折感。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都不成功,那么他自然会倾向于什么事情也不做。一是因为惯性思维,以前没做成功,所以以后也不会成功。二是因为不想面对失败的痛苦。这样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没有做事的动机。
要打破拖延,就得打破惯性思维。以前没做成功是因为没有用对方法,没有找对人生方向,这一次一定可以的。先做了再说。又失败了怎么办?失败再继续努力。其实那个由以前失败推导以后也会失败的惯性思维,只要你自己不认可它,它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至于是不是相信这个惯性思维,并不取决于你失败几次,失败了多久,而是取决于你的意志力。
失败为什么一定要痛苦呢?人生没有失败,做成了叫成功,没做成叫成长。人生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放弃成长的机会,放下成功的努力,只留一个成功的梦想,然后在不断拖延的状态下老去。
悲观、抱怨、失意、后悔、拖延都是人正常的情绪,但如果你把这些情绪变成行为习惯,那么它们可以把你带到地狱。如果你坚持这些习惯,你就永远也不可能离开地狱。而仔细分析以后,你会发现它们之所以能够变成你的行为习惯,完全是因为你的认知。你认为它们可以占领你的内心,那么就会充满你的内心。同样,你认为它们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感受它,接受它,理解它,放过它,它们就会从你的心中一笑而过。你的内心,你自己不来做主,怎可让情绪当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