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生脚本》- (四)如何掌控我们的人生脚本?

2019-08-01 12:37:23 松果小编
01.今日导读 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解读《人生脚本》这本书的第四部分内容。 我们先来看一个小问题:当你新品尝到一种从未吃过的菜肴时,觉得很好吃,你接下来会怎么做?一些喜爱下厨的人的习惯是先观察这道菜肴所用的食材,然后再去了解菜品的烹饪手法,之后再仔细品尝一下口感的层次,最后回家试试看能不能自己做出来这道菜。因此,实践或者对某种东西进行改良、再创造,会让人更有体会,原因在于,我们因此获得了掌控感。 之所以会这样问,是因为对脚本的学习进行到这里,我们实际上也已经对脚本这道菜的“食材”“烹饪手法”“口感”有了一些了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制作带有自己喜好的“脚本”。 前面我们提到了在脚本中,赢家被称作王子或公主,而输家则被称作青蛙。残酷的地方在于,我们几乎不可能由王子变成青蛙或者青蛙变成王子,因为脚本的预设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设定了。但其实,我们是可以在主观能动性下,摆脱输家脚本,避免成为青蛙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青蛙就真的不好吗?也不一定。在作者看来,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内心的自我感受到了愉悦,那么就是可行的。 这一点与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有点像,也就是说,父母为我们预设的原始脚本总是倾向一个他们认为的“快乐”的选择,这种快乐可能是本能上的吃饱穿暖,也可能是自我实现层面的地位、财富或成功。而我们要做的,是去思索如何用自我在这种原始与期待中寻找一个平衡,最大程度地满足父母和自我的双重期待。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原因在于从脚本理论来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在他们已选定的角色中感到快乐,并且也希望孩子顺从、认同自己的选择,不去轻易转变角色。但孩子们,却常常希望跳脱出父母的期待。这就是矛盾和困难所在。 所以今天我们就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脚本展开学习。 02.发现原始脚本 首先,我们要发现、找到自己的原始脚本。 心理学在研究创伤的时候,有一个名词是“代际传递”,意思是指一个家族中某成员曾遭受过的心理创伤,会通过行为、归因方式、情绪等等外显的内容传递给家族的后代。最常见的是自然灾害导致的创伤,比如祖父母或父母辈经历过大地震,他们会把当时糟糕、可怕的情景、感受讲述给自己的子女听,尤其是当他们身体受到伤害时,终身的残疾或伤疤也会时刻提醒这个大家庭——我们曾经经历了大地震。这样的状况下,这个家庭的人不论是否亲身经历,他们都会对地震表现出高于常人的焦虑和恐惧,也会对自然灾害导致的伤痛有更多悲伤的情绪。这种讲述本身,就是在传递创伤。 在脚本中,这种传递也是事实存在的。尤其在对待感情或情绪的方面,脚本的代际传递性更为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婚姻幸福的家庭往往是一大家子人都婚姻相对完整、甜蜜的原因。如果你的祖父母之间的感情直到晚年也依然甜蜜,那么你的父母便会在这种家庭情感熏陶下,成为依赖性更高、对伴侣信任度更高的夫妻,与此同时,你也会在这种“相爱”的气氛下,对亲密关系期待更多。 了解了这个内在逻辑,我们就可以利用反推的方式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原始脚本。 作者认为,我们的父母实际上是我们原始脚本的“模仿对象”。所以我们才常常会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而当我们长大之后,父母也会成为我们的镜子。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一个家庭的人会因为先天的血缘、遗传,以及后天相同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等因素的影响,在“菌群”上趋于极高的相似性。所谓“菌群”就是指生活在健康生物里的微生物种群。菌群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长相,也会影响我们的反应、表情等等,所以我们常常会说夫妻两个人越长越像,也是因为他们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饮食结构相同、作息时间相近,加上亲密的夫妻行为,造成了他们原本不同的菌群不断趋于相似。 进一步来说,我们对原始脚本的发现,可以亲近他人并作出评估。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在某个情绪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你可以尝试去观察父母、伴侣在那个情绪下的样子。或许会对你有启发。 从某个悲观的角度来说,不公平的地方在于,父母可以塑造孩子,但孩子却很难塑造父母。个体从出生开始,是受祝福的,还是遭受诅咒的,都可以从家人对待他的方式中显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 举个例子,一个从小不被重视的女孩子,被家人贴上的标签是“爱哭鬼”,并且觉得她很麻烦,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多学点家务才是正经事”。慢慢地她长大了,家长说的最多的话开始变成“女孩子,早点嫁人生孩子比较好”。如果她一直以来被对待的方式是,她服从家人会得到相应的夸奖,而反抗家人则会被苛待,并且只有顺从才能换回父母的一些宽慰,你觉得她会选择早早结婚还是晚婚呢?很大程度上,这个女孩子都会选择妥协,早早结婚。也因为此,她的原始脚本得到了发展,同时在父母眼中,她拥有的是赢家脚本,因为她符合了父母的期待。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一个人出生的顺序、家庭的氛围、对父母的认可程度,也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脚本的接受程度、设定与期待。可能你会发现有的人一生叛逆,每个阶段都是青春期,深入了解就可以发现,他们通常是小时候常常被粗暴对待,自己的需要很难被父母看到,所以他们长大后对家庭的期待、父母的设定会十分不满,然后用小时候父母忽略自己的方式来忽略父母的期待。有时候,他们几乎是“为了反抗而反抗”,为什么呢?因为反抗这个行为,从小就在父母为他设定的脚本中埋下了伏笔。 那么发现原始脚本的意义何在? 再回到刚刚那个例子,如果你是这个不受家庭重视的女孩,你会怎么做呢?你是不是想要抗争?哪怕独自生活异常辛苦,也绝不妥协。因为你不想为父母而活,更想做自己。这就是发现原始脚本的意义:我们需要觉察这个原始脚本对我们的设定是否与我们的自我期待相符合。 03.悲剧脚本与平凡脚本 上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原始脚本的相关内容,了解了每个人最初被父母所进行的预设。下面我们来学习开头我们提到的,在脚本中的输家和赢家。 那些成为王子或公主的人,究竟是因为原本就拿到了赢家脚本,还是因为后天培养了强大的自我,至今都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拿到悲剧脚本的人,真的很难成为赢家。 在脚本理论中,最糟糕的一种脚本莫过于悲剧脚本。悲剧脚本往往具有千篇一律的结局,就是快速地走向个体的死亡,这个过程也很可能是消极的重复。而为了方便这些输家更快地获得结局,社会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捷径”,比如毒品、酒精、色情、暴力等等。 悲剧脚本常常通过对一个人进行“法西斯式的嘲讽”来得以实现。法西斯式的嘲讽来源于这样一个故事:人民被告知,敌国的国王是一个肮脏、语无伦次、下贱的人。敌国国王被俘虏后,在悬挂示众之前,他被衣衫褴褛地丢入牢狱中,那里不提供餐具,也不提供厕所,甚至没有什么光亮。一个星期后,他被悬挂示众,此时的他,的确肮脏不堪,甚至因为久不见光而神情恍惚。这时候,征服者向人民说到:“看吧,早就告诉过你们,他是这样一个人。” 回到现实生活中,悲剧脚本的持有者也常常被这样对待,他们被扣上一顶糟糕的帽子,然后脚本的设定者折磨、污蔑他们,等到持有者失去一定的反击力之后,他们又再告诉别人“你看,他就是这样的人”。 举一个残酷的例子,在校园欺凌中遭遇欺凌的孩子,大多是由于身体发育不足、比较弱小,或者是情商相对较低而被欺负。从孤立开始,慢慢是谣言与肢体的欺凌,弱小的孩子被威胁说“你如果敢告诉别人,你就完了”,而他们本身很可能也在家中处于弱小的地位,被父母关注不多,由此孩子保持沉默,忍受欺凌。时间一长,弱小的孩子内心开始自我怀疑:别人不喜欢我、欺负我,是不是因为我自己有问题?慢慢地,他们很可能会把欺凌者对他们的诋毁错误地内化成标签,这个时候,悲剧脚本成型,弱小的孩子进入了“你看,他就是这样”的阶段,从而快速走向糟糕的结局,抑郁、孤僻甚至是自我放弃。 当然,悲剧脚本和赢家脚本一样,某种程度来说都是不多见的。大部分人拥有的,实际上都是平凡脚本,也就是在输家和赢家之间取舍一个平衡。通俗来说,就是既有自我的坚持,又有相对的妥协,我们会在讨好自己和讨好父母之间进行一个平衡分配。 以独生子女为例,大部分人在面对高考、就业甚至是择偶的重大人生节点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喜好与父母的期待有所合并。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父母闹翻脸,或者完全向父母妥协、自我委屈的极端状况,并不常见。 举个例子,高考的时候你是不是很想远离父母去到一个所谓的大城市,自己闯荡?于是你坚定地反抗了一下,父母拗不过你,让你去了。这件事到这儿还没有结束,“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脚本一直在运作。在大学里你进行社交活动、考证、谈恋爱,或者是挥霍时光,自在地做自己,然后到了毕业的节点,那些一向对自己有规划清晰的人将继续在自己谱写的脚本里向前走,而迷茫的人在考虑“我到底未来要怎么生活”之后,最终还是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又回到了家乡,延续了父母对自己预设的脚本。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如何在满足父母与满足自我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也就是平凡脚本运行的方式。 04.掌控我们的人生脚本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原始脚本,并且已经了解到平凡脚本的运行方式之后,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如何掌控我们自己的人生脚本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而我们说的掌控人生脚本也是这样,不是让你站在一个“统筹全局”的高度,而仅仅只是让自己舒服。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成人不会试图危及自己的脚本,但会力图获得一种更舒服地生活在脚本中的方法”。 最初我们有过一个问题,是说过“你好”之后,你会说什么。我们讲到每个人说你好的方式实际是呼应着我们希望他们对待自己的方法。而这,也是掌控我们人生脚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书中讲到了三个掌控人生脚本不可或缺的因素,分别是力量、许可、保护,我们详细来解读一下。 第一,力量,指的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是否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对抗父母或家庭为我们预设的,我们自己不满意的原始脚本。换个励志一点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跳出舒适圈。 第二,许可,指的是我们能够承认已有脚本中的漏洞,并且允许自己做出改变,这个漏洞可能是自己发现的,也可能是他人指出的,重点在于“本我”是否给出了许可。比如,你开始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身体的管理过于松散,你需要早睡早起以及更多的锻炼,也需要更健康的饮食。你知道自己需要这么做,甚至也制定了计划,但你以享乐为原则的“本我”是否能够被“自我”约束,你的自制力够不够强大,当我们的“本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就是许可。 第三,保护,指的是在重置脚本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遭遇低落、否定等消极情绪时,能够有一个宣泄的途径或者提供支持的他人,成为我们的保护因素,这点至关重要。还是以上面我们对身体的管理为例,不论是纠正自己晚睡的习惯,还是坚持锻炼,都是很容易产生放弃想法的一个过程,很容易就会说“算了吧,不想坚持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自律的小伙伴可以陪你一起,给予你支持和力量,那么这个过程会变得更容易。 做自己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掌控人生脚本更是如此。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最终都被动地回到了故乡呢?原因或许是在大城市永远买不起房,或许是得不到户口,或许是入不了单位编制,或许是没有结果的爱情,或许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想要“做自己”的阻碍,也是我们撰写自己人生脚本的基本冲突。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脚本呢 ? 有的人会选择“逃避”,因为这是最快的捷径。但是,其实还有更多的人,希望用比较积极的方式去改变,这样自己的感受也会更好。从我们刚刚讲到的力量、许可、保护三个角度来说,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分阶段地去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这些目标有助于我们跳出舒适区,去进行自我发展。确定了阶段性的目标之后,就要针对目标进行规划,并对自己的执行状况进行记录,有对自己的奖惩措施。同时要记得给自己找到一个同行的小伙伴,或者是一个自己信赖的人,确保他们能够倾听你。 如果能够遵循上述路径,我们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已经成为了赢家。因为对自己的脚本拥有了控制感。 到此,你是否豁然开朗了一些呢? 05.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学习了原始脚本,了解了我们最初脚本可能的样子;接着我们学习了两种脚本分类,悲剧脚本与平凡脚本,知道了大部分普通人拿到的都是平凡脚本;最后,我们学习了如何掌控我们的人生脚本,了解了许可、力量、保护三方面最后组成的掌控路径。 明天,我们会进行第五部分的学习,来了解如何评估自己的人生脚本。恭喜你今天又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原始脚本、代际传递、悲剧脚本、平凡脚本、掌控脚本的意义 思考与讨论:时至今日,你所做出的放弃之中,有没有哪一个的本质实际上是“追求更舒服的生活方式”?跟我们分享一下。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