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病状态:咨询师要敢于让来访者“看不起”
2020-04-01 17:49:11
松果小编
咨访过程中,咨询师跟来访者进入“共病”状态,是建立咨访关系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如果来访者带着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咨询师交流,结果发现咨询师跟自己完全不一样,来访者就无法跟咨询师对话,和咨询师建立联系就会困难。
以这个个案为例,来访者不善于用情感驱动,善于以逻辑驱动。互动初期,容易进入到知识讨论的状态里,还容易就个别议题形成纠缠或辩论。像这样,咨询师和来访者经常性地出现知识性的、对抗性的、辩论型色彩的互动和讨论的过程,这就是“共病”状态。
换句话说,当来访者觉得“我的脑子被门挤了,天天琢磨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死、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我觉得我挺无聊”,和咨询师一起讨论的时候,发现原来咨询师也会琢磨这些事,来访者就会产生跟咨询师“共病”的体验,还会产生对咨询师的“鄙视感”。而通过这个过程,来访者体验到:咨询师和我是“一样”的,不是“分别”的,咨访关系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共病”状态对来访者有着重要的心理意义,对来访者来说,这意味着:我有了一个同伴,跟我一起探索。
心理咨询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咨询师要让来访者感觉自己是有分量的、重要的,来建立来访者自己的分量感、自我赋能感。
咨询师在跟来访者互动的初期,要乐于和来访者产生“共病”状态,乐于被来访者控制,乐于跟来访者具备某方面的相似特质和心理状态。
咨询师一定要避免给来访者带来“我比你有优势”的感觉。对来访者来说,一旦形成这样的体验,就容易引起病耻感。
所以在咨访互动过程中,咨询师能够让来访者“看不起”,能够接纳来访者的攻击和不满,哪怕让来访者觉得跟你互动以后,发现你这个人“水平不咋地”、“不值得”,也要好于让来访者觉得“咨询师比我厉害”、“我跟咨询师差距太大”这样的体验。
相关推荐